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 青年观·做新时代青年

2018年8月10日 星期五 孙铁山 1909

  每到大学生毕业季,总有一些场景、一些人、一些事,在我的脑海中变得异常清晰:

  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典礼上,400多位毕业生中,有60多人主动告别都市的繁华,选择去基层一线就业。大礼堂内,学院专门为这些毕业生提供一块单独的区域就座,并请他们接受来自全体师生的敬意。

  北京大学首届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姚弥,毕业后选择留在社区医院做一名社区全科医生。他说:“很多患者问我以后会去哪。我说,只要你们相信我,我会一直待在这里。”

  “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”王佳明,毕业之后没有因为身上的光环留在北京从事光鲜亮丽的工作,而是回到家乡,做一名普通的选调生。他说,自己从未忘记自己从哪里来,也从未忘记自己学成之后应肩负的使命。

  毕业于名校,承载着家人和社会的期望,在大学毕业的人生十字路口,在纷繁复杂的选择中,这些年轻人做出了或许是最为不易、但却是最忠于内心的选择—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,到离家乡人民最近的地方去。

  面对这些年轻人的选择,广大青年是有理由为他们感到骄傲的。我们常说,大学生的就业观是观察社会变化的风向标,就业观念的变化正折射出社会的进步与青年成才观念的变化。不在父母搭建的安逸窝中舒舒服服过日子,不害怕被汗水和泥土弄脏衣衫,理想坚定,信念执着,不怕困难,勇于开拓,顽强拼搏,永不气馁,这才是新时代青年最鲜明的青春底色,是“立鸿鹄志,做奋斗者”的最好体现。

  面对这些年轻人的选择,高校有理由为育人成果而感到骄傲。大学之本在育人,不让学生成为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,不让心中的千军万马妥协于舒适安乐,而是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要时时想到国家,处处想到人民,做到“利于国者爱之,害于国者恶之”,更好地守护理想与激情,不辱时代使命,不负人民期望,这才是一所大学应有的使命担当。

  面对这些年轻人的选择,整个社会也有理由感到骄傲。试想,只有当整个社会营造了热爱祖国、尊重个性的文化与成才环境,才能鼓励和引导更多毕业生听从内心召唤、以榜样为前行的动力,在毕业季勇敢追寻梦想,也才能有更多的毕业生面对纷繁复杂的选择时,理性从容地在实现“小我”与为国家和社会献力的“大我”中,找到最佳的结合点。

 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青年人:“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,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,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。”每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,俯下身来,扎根大地,吸收营养、汲取力量,如此,在之后更漫长的人生中,方能跳得更高、更远,厚积薄发、行稳致远。

}
Alternate Text  联系我们
Alternate Text 地址: 东风校区:郑州市东风路5号
科学校区:郑州市科学大道136号
Alternate Text 邮箱: job1977@126.com
Alternate Text 电话: 东风校区:0371-86601155
科学校区:0371-86608155
Alternate Text

关注微信

扫描左侧二维码
获取最新资讯